?>
发布时间:2020-10-22
近日,长江商报就手机使用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,调查结果显示,刷微博、微信和看新闻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用户用得最多的功能。随着智能手机在拍照等娱乐功能上的加强,用户对用手机娱乐也有着大量需求,但是在这之中,手机支付凭借15%的占有率,位列手机最常用功能第四名。
此次调查问卷中,除了18%的用户几乎没有移动支付的习惯之外,高达16%的用户几乎所有消费都是用手机进行,31%的接受调查者是大部分消费都会使用移动支付。手机移动支付的普及,也让支付安全和手机隐私安全一样,成为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。调查结果显示,用户对于支付安全的担心在得票数上也紧随隐私安全之后,两者也同样占据了被调查人数的24%。
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现阶段手机移动支付的安全方面,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风险,一是终端设备中毒或被钓鱼网址攻击,二是网络原因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。但是如今终端安全已经在不断的改善中,包括安全软件和手机厂商,都在对软件、系统,甚至硬件层面进行改进,使得恶意软件危害的门槛也在提高。”
手机移动支付渐成主流,安全引发关注
现金和银行卡付款的方式,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,已经成为了多年的习惯,但是随着手机移动支付的逐步普及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开始选择这种更为便利的付款方式。对于手机支付,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市民李先生说得头头是道,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,“以前出门必须带上钱包,但是现在能够用手机付款之后,就只用带上手机就可以了,既不用多个钱包出门,也不用找零,还能很方便的记账,可以说不能再方便了。”
随着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平台在线下市场的发力,如今在许多城市里,从大商场到菜市场,都有着几乎完备的手机移动支付方式,并且相比之下,银行卡在类似菜市场这样的地方还并不能实现如此完备的覆盖。
对此,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“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平台,可以说是用最简单的二维码,就打败了还需要专门刷卡工具的银行卡,毕竟在成本方面,一个二维码的制作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而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商户来说,刷卡用的POS机在这方面则几乎没有可比性,由此自然也就带来了手机移动支付的兴旺。”
易观发布的《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》中显示,今年第一季度,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环比增长46.78%,交易规模已经达到188091.2亿元人民币。而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达27.1万亿元。可以明显看到移动支付的增速越来越快,由此自然也引发了消费者对这一支付方式安全性的担忧。
已经退休在家的王女士,虽然也经常使用手机进行小额支付,但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她说道,“用手机支付其实蛮方便,但是我通常都只是在吃早餐和买菜的时候才会用,涉及到较大金额时,我还是会选择用现金或者银行卡。毕竟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对手机这个东西都不是太了解,万一上当受骗就不划算了。”
事实上,不光王女士有这样的担心,在长江商报关于手机使用问题的调查问卷中,24%的参与者表现出了对于支付安全的担忧,这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,用户对于手机支付安全的关心。王女士在采访中还表示,“如果银行卡出现问题,我们还可以找得到银行,可如果手机支付出现问题,都不知道要去找谁了。”
因此,对于越来越频繁出现在用户使用场景中的手机移动支付,无论是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平台本身,还是安全软件企业,亦或是手机厂商,都在针对用户所关心的支付安全问题,开发着较为完备的解决方案。
安全已成手机厂商关注点,支付安全是重点
在确保支付安全的环节中,承担着硬件和操作系统部分的手机厂商,无疑在支付安全方面也有着更多的投入。记者了解到,在支付安全方面,包括华为、360、三星等众多手机品牌都有着相应的防护方式,但是在这些品牌的手机产品中,更多的则是使用软件的方式来进行安全防护。
但是早在2016年推出M系列产品M6和M6 Plus的时候,金立就开创性地采用了安全加密芯片与软件相结合的方式,来保护手机的信息安全。而在9月25日发布的M系列新品M7,则更是搭载了支付和数据两个安全芯片,将智能手机的安全性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。
而这两个安全芯片本身,也并不简单。记者从金立方面获悉,这两个芯片均通过了权威机构的检测认证,其中数据安全加密芯片通过了国家安全密码检测准则二级要求,另一个支付安全加密芯片也通过了银联安全认证,获得了目前金融芯片产品能够取得的最高级别认证EAL6+。
作为移动支付方式的一种,基于支付安全加密芯片,金立M7的“金立钱包”能够将银行卡数据信息加密存储在芯片里,并在消费支付时,通过Token技术生成随机虚拟卡号,避免了被盗刷风险。而借助NFC技术,用户还能直接使用金立M7靠近带闪付标志的POS机,无需扫码和联网,轻触就能完成付款,相比扫二维码付款也更加的安全。
尽管各银行针对智能手机都有推出手机银行App,但是在使用率上并不高。市民薛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对于开放式的安卓系统,实在不太放心使用手机银行,毕竟手机上没有电脑上的实体U盾,安全性上也会更差一些”。
而据记者了解,金立M7所具有的“手机U盾”功能,能够将银行下发的数字证书存储在加密芯片中,从而达到与实体U盾相同的安全级别,也让手机银行的使用变得更为安全。
并且为了进一步构筑安全防御体系,金立还正在与蚂蚁金服就安全芯片的技术领域展开深度合作。目前,金立已接入了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联盟(简称为IFAA)提供的安全协议。作为国内主流的身份认证协议,IFAA协议已被广泛的智能终端及金融应用所采用。通过IFAA协议的接入,金立手机所构筑的安全壁垒,也能够将让用户有更好的安全体验。
手机安全需要软硬件结合来解决
对于有手机厂商使用加密芯片来解决安全性的问题,李铁军则认为,“加密芯片这种主要用来加密保护用户身份认证资料,特别是生物特征,因为指纹、人脸这种生物特征,有不可更改和容易获得两个天然缺陷。因此在终端设备上将这种生物特征用一种算法加密处理,也将让安全性得以提升。”
相比其他厂商仅使用软件方式来实现安全防护的方式,金立所采取的软件加硬件的方式无疑更进一步,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,“如果单纯的只是从软件层面就想完全解决手机的安全问题,特别是需要与外界进行沟通的支付安全,基本上是很难做到100%的,因为在外界有太多不可控因素来进行干扰,因此如果将关键数据进行芯片级的加密保护,才能实现尽可能的安全。”
提及在M系列产品中采用安全芯片设计出发点,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“安全是我们始终认为是用户的需求,这个点实际上还没有被广泛的挖掘出来,其实每个人使用手机的时候,对安全的需求一定是存在的。用户重要的资料会放到私密空间,并实实在在地通过硬件加密,能够让隐私资料别人看不到,别人也破解不了,数据也丢不了。因此尽管安全功能并没有那么显性,但是很多消费者用了以后会真正喜欢,所以我们也会继续做下去。”
而对于今年在新品M7中加入的第二个安全芯片,刘立荣则认为,“针对消费者关心的点移动支付,我们在M7上也使用了一个专门的支付安全芯片,以保证支付安全。事实上,对于数据安全和支付安全,一定是消费者的痛点,我们做安全方向一定是没错的,这么多年我们一代一代产品过来,不仅是硬件成本的讨论,软件等方面也一直在做投入,我相信安全这个痛点一定是消费者的事情,我也相信安全也一定会被消费者越来越重视。”
(来源 长江商报)